1934年2月底,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发行了巨型摄影画册《中华景象》,画册收录了上世纪30年代初,中国28个省、西藏、蒙古两个特别区,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筑、风景名胜、人文景观的照片千余幅。画册采用美国油墨、瑞士铜版纸印制,封面和封底用美制超厚牛皮纸,表层热压成凹凸不平的树皮纹,凹陷进去的中英文字体用金粉填勒。画册尺寸:330×230×54mm,页数:474页,净重:3410克。
漓江浮桥
漓江日落
厦门鸟瞰
《中华景象》的出版起因,还要追溯到《中国大观》的出版之时。1930年,良友图书公司印制的《中国大观》,收录了美术、政治、军备、教育、农工商、名胜、建筑、妇女、儿童、体育、电影、戏剧等十六大类的照片近千幅,《中国大观》出版发行后,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好评,销路也不错,但良友总经理伍联德并不满意,他认为《中国大观》的照片种类和内容如果再丰富一些,销路会更佳,于是良友高层领导伍联德、余汉生、梁得所开始酝酿拍摄全中国的行动计划。
衡山雪松
华山莲花峰
绥远城白塔
1932年9月15日至1933年5月1日,良友公司委派梁得所、张源恒、欧阳璞、司徒荣四人,组成了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,经历七个多月的时间,行程三万多里,走遍了除东北三省之外的中国主要城市,拍得一万余幅照片。1933年9月,良友公司精选200余幅照片,在上海、南京、汉口、北平、香港、广州、济南、开封、天津等地,轮流举办“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作品展览”, 一则展示摄影团的拍摄成果,更主要是为即将出版的《中华景观》做前期宣传。
广州中山纪念堂
咸阳沣桥
《中华景观》由伍联德担任主编,中英文说明由张沅恒、陆上之担任,封面设计、书中图案由万籁鸣负责,编辑出版方面由赵家璧、马国亮负责。画册的照片来源,百分之九十是良友摄影团所拍摄,因东三省已被日寇侵占,还有新疆等偏远地区,摄影团未能到达,上述这些地区的照片,只能从良友图片库提取。
奉天车站
奉天街景
福州闽江边
福州南台街市
福州万寿桥
甘肃省政府
赣江风景
《中华景象》前20页的着色风光照片,极具地方特色,每页照片表层附硫酸纸保护,看上去华贵大气,彰显大国风范。在每个省份封页的上半页,均有着色的本省特色的风光或建筑照片一幅,每个省份的开篇先用中英文字介绍:山脉与水系、气候与人民、物产、交通、商埠与名城等概况,其后,每页刊登一至五幅建筑或风光的黑白照片,每幅照片均用中英两种的注解。编者比较偏重于重要省份,如: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广东等省的页数则多,而边陲诸省页数则少。当年尚无直辖市的划分,所以上海被归在江苏省,北平、天津被归在河北省,巴县(重庆主城区的古称)被归在四川省。在《中华景象》的后面,附有:国土及人口、党政组织及国防、全国铁道及公路里数、内河通航里程、各省电报局数及线路里数、全国教育(一)、全国教育(二)、全国农业林业水产业、全国工业、全国矿产贸易的统计表格。
灌县竹桥
广州街景
汉阳城址
徽州乡人渡新安河采购杂物时情形
嘉兴三塔
九江铁桥
兰溪双塔
从1933年9月开始,《中华景象》接受预定,到1934年2月正式出版之前,初版的3000册基本售出,良友图书公司不得不再版,再版的《中华景象》内容有所改进。画册售价大洋25元,当年25块大洋能买上等大米400斤,如此之高的售价,仍拦不住广大读者购买的欲望。
南宁
皮筏
琼州岛
上海租界
苏州金门
太湖一角
《中华景象》还有一个名称叫《中国摄影总集》,从字面上讲,《中国摄影总集》比《中华景象》直观明了,为什么封面上还要选用“中华景象”四个字呢?画册主编伍联德是这样考虑的,在《中华景象》出版之前有《中国大观》,在《中华景象》出版之后,还要出版《中国建筑美》、《中国雕刻美》和《中国风景美》,也就是说,这五本巨型摄影画册要形成一个系列的姊妹篇,字数太多前后不搭。可是多数编辑却认为“中国摄影总集”六个字,读者从画册名称上更容易理解其含义,伍联德再三斟酌,最后只好在画册的扉页上,把《中国摄影总集》作为副标题。
溪口
歙县胜景
漳州街景
长春街景
浙西江山县风景
珠江的蛋户
《中华景象》以摄影的方式,描绘出祖国一幅幅秀美画卷,以图像志的编辑方针,展示出中国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,以省为单位的叙述方法,再现出各省份的物产、风土、交通、建设、教育和生活。尤其是各省份的概况描述,史料翔实,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极深,其后的大量照片,又增加了画册的知识性和实用性。驰名中外的《中华景象》,记录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全中国的景象,作为划时代的摄影文献,它堪称中国摄影史册中独一无二的鸿篇巨著。